各省轄市、濟源示范區、省直管縣(市)教育局:
為深入貫徹《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基礎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見》(教基〔2019〕14 號)精神,充分發揮教研工作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基礎教育質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現就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我省新時代基礎教育教研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聚焦新時代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對教研工作的要求,強體系、轉方式、重科研、育名家、促引領、提質量,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提供強有力的專業支撐。
二、工作目標
實施基礎教育教研工作“兩大工程”“四大計劃”,加強教研機構建設,完善教研機制,深化教研改革,轉變教研方式,打造高素質教研隊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學研究、指導和服務水平,構建具有河南特色的新時代基礎教育教研工作體系。
三、主要舉措
(一)實施教研機構標準化建設工程。制定《河南省基礎教育教研機構標準化建設標準》和《河南省基礎教育教研機構標準化評估實施方案》,大力推進教研機構標準化建設工作。進一步明確教研機構的職能定位,著力將各級教研機構建設成為本地區教學研究中心、課程發展中心、教學資源中心和教育服務中心,充分發揮教研機構在推進教育教學改革、課堂教學診斷與改進、課程教學資源建設、優秀教學成果培育推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強化教研隊伍建設,完善教研員遴選配備辦法,根據國家課程設置方案分學科、學段配齊專業對口的專職教研員,優化教研隊伍年齡結構,提高教研機構專業技術高級崗位比例,健全教研員準入、退出、考核激勵和專業發展機制。加強教研機構制度建設,制定教研工作基本規范,明確教研員工作職責,建立結構合理、責任明確、行為規范、管理科學、精干高效的教研工作體系。建立專職教研員定期到中小學任教制度,教研員從事專職教研工作滿5年,原則上要到中小學校兼任教育教學工作至少1學年。
(二)實施教研名家培育工程。制定《河南省基礎教育教研名家培育考核管理實施方案》和《河南省基礎教育教研名家工作室建設標準》。實施教研名家培育工程,搭建教研名家及培育對象專業發展平臺,通過教育理論研修、教學崗位實踐、課題研究、工作室建設、教研成果及工作機制提煉推廣等,造就一批基礎教育領域的領雁人才,進一步壯大實踐型教育家群體,引領形成一支政治素質硬、職業道德優、教育理念實、政策研究深、教研水平高、組織能力強的專業化教研隊伍,為促進我省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教研人才支撐。
(三)實施教研員培訓專項計劃。建立全員化、常態化、系列化、規范化的教研員培訓制度,持續提升教研員專業素養。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要嚴格落實本級教研員全員培訓,確保每位教研員每年接受不少于72課時的培訓。建立教研員培訓基地,打造教研員培訓精品課程,在培訓內容、培訓方式、績效評估等環節進行統籌規劃,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依托“國培計劃”“省培計劃”等培訓平臺,實施骨干教研員專項培訓計劃,構建骨干教研員向教研名家發展的梯隊攀升體系,充分發揮骨干教研員示范引領作用。
(四)實施教研員課題研究專項計劃。聚焦新時代教研工作核心任務,在基礎教育科研規劃中面向教研員單列研究課題,以課題研究推動解決區域課程教學關鍵環節面臨的突出問題,提升教研員的研究素養,促進教研工作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發布教研員專項課題研究指南,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落實機制研究;聚焦課程教學領域,加強構建“五育并舉”學校課程體系研究;聚焦育人目標和教學內容要求,加強育人方式改革研究;聚焦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思想與方法,加強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研究;聚焦課堂教學診斷,加強教學設計和教學策略研究;聚焦學業質量標準,加強作業設計和考試評價研究;聚焦育人目標實現需求,加強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背景下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研究。培育、凝練、宣傳課題研究成果,做好研究成果的推廣、轉化和應用工作。
(五)實施校本教研實驗基地(學校)建設計劃。進一步完善省、市、縣、校四級教研工作體系,強化校本教研。學校要充分認識教研組織的基礎性地位,加強教研組織建設,完善運行機制,賦予校內管理職能,激發教研組織活力。校本教研活動要基于教學實際問題,加強對學法、教法的研究和改進,使教育政策、課程理念、教學理論能夠轉化為實踐成果,解決教育教學中的真實問題。各級教研機構要不斷創新教研工作方式,建立學科教研共同體,探索城區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之間、薄弱學校之間的結對聯合校本教研和農村學校聯片校本教研新模式,堅持以學校為基地開展各項研究,為學校校本教研提供專業支持和指導。依托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五育并舉”典型實驗區、實驗學校和普通高中“1256工程”建設,實施校本教研實驗基地(學校)建設計劃。
(六)實施課堂教學質量提升行動計劃。分學科制定課堂教學基本要求,強化課堂主陣地作用,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各級教研機構要研究制定課堂教學質量提升行動實施方案,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核心,以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素質為重點,重心下移,深入學校,立足課堂,科學指導,幫助教師探索基于情境、問題導向的互動式、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等課堂教學,注重加強課題研究、項目設計、研究性學習等跨學科綜合性教學,認真開展驗證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教學;指導教師把握學科核心思想和方法,理解課程標準和教材,梳理學科核心知識和核心能力,提煉學科教學基本要求,精準分析學情,探索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實踐路徑,強化學科整體育人功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完善教研機構、中小學校、高等學校協作機制,組建專家研究指導團隊,聚焦課堂教學,指導教師優化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環節、作業設計和教學資源,不斷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著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四、機制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把教研工作納入教育事業發展整體部署和總體規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專門會議,及時研究解決教研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保障教研工作有效開展。要認真做好教研機構負責人和教研員的遴選配備工作。要充分發揮教研機構和教研員的專業作用,尊重教研工作的專業性和獨立性,保證教研員把主要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教研工作中。加大對各地各校教研工作典型經驗的宣傳推廣力度,促進教研工作科學化、專業化和規范化發展。
(二)加大經費投入。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把教研工作經費納入本級教育事業經費預算,保障教研工作經費隨教育事業的發展逐步增加,確保教研機構日常運轉和教研工作“兩大工程”“四大計劃”的經費需要,并對學校開展教研工作給予經費支持。依法依規保障教研員工資待遇,建立教研員榮譽評定制度,將教研員榮譽評定納入教師系列,對有突出貢獻的教研員給予通報表彰。
(三)強化督導評估。教研工作要作為地方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重要內容,各地教育督導部門要將其納入督導評估體系,重點督導評估教研工作方向、隊伍建設、條件保障和“兩大工程”“四大計劃”實效等。強化督導評估結果運用,將評估結果作為評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行為和對教研機構及教研員實施績效獎勵、評優評先等方面的重要參考依據。
2020年11月12日
|